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学院 |
1 |
多功能精准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在耳聋防治中的应用 |
温露 |
药学院 |
2 |
多腔室碳纳米球的原位自生”降解-自组装“设计及阿苯达唑控释机理 |
田勇 |
药学院 |
3 |
酶的定向进化及其催化合成药物分子体系的构建 |
王菊平 |
药学院 |
4 |
山柰中二芳基庚烷类抗炎活性成分的定向获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王宜海 |
药学院 |
5 |
复合诱导子促白木香倍半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
高晓霞 |
药学院 |
6 |
构树根皮抗特应性皮炎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
杨慧文 |
药学院 |
7 |
索拉非尼通过诱导铁死亡与自噬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重极化的机制研究 |
徐静雯 |
药学院 |
8 |
抗帕金森病候选药物T-006通过激活PGC1α调控线粒体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作用机理研究 |
陈海云 |
药学院 |
9 |
基于IRSPPARγ正调控研究甘蔗叶活性成分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
孔繁晟 |
药学院 |
10 |
镶嵌Mt-BTH的新型微纳米粒与角膜前多层生物界面膜微生态之间的微互作和微机理研究 |
侯冬枝 |
药学院 |
11 |
靶向识别癌基因启动子区i-motif结构的荧光探针的构建与作用机制研究 |
舒兵 |
药学院 |
12 |
基于胞膜伪装技术构建智能靶向纳米药物用于肿瘤微环境调控及PK/PD协同治疗的研究 |
秦凌浩 |
药学院 |
13 |
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TXS/TP调控TXA2在振动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
陈青松 |
公共卫生学院 |
14 |
维生素D与儿童血压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基于广州市中小学生队列研究 |
刘丽 |
公共卫生学院 |
15 |
幼儿园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机制研究 |
叶小华 |
公共卫生学院 |
16 |
LncRNA MEG3在振动致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损害及血管活性物质分泌紊乱中的作用 |
杨虹雨 |
公共卫生学院 |
17 |
CD44v6肿瘤干细胞外泌体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胰腺癌放射抵抗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王哲 |
附属医院 |
18 |
基于PDO模型探索CAF抑制剂联合CAR-T细胞治疗ESCC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
陈斯泽 |
附属医院 |
19 |
基于脂质代谢组学产物LPC探讨黄芪甲苷抑制衰老相关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 |
张莉 |
附属医院 |
20 |
牛磺酸通过PI3K/AKT/NRF2通路抑制拉帕替尼获得性耐药的研究 |
张永成 |
附属医院 |
21 |
基于“肠道菌群-Th17/Treg-破骨细胞”耦合系统探讨贞术调脂胶囊防治PMO的作用机制 |
孙平 |
附属医院 |
22 |
ERRa通过Sirt1调控白色脂肪组织褐色化的机理研究 |
毛刘锋 |
附属医院 |
23 |
基于祛瘀生新功效的ROS响应丹参外泌体微针抑制深度创伤皮肤瘢痕化研究 |
时军 |
中药学院 |
24 |
银杏内酯药理性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代谢调节机制研究 |
耿剑亮 |
中药学院 |
25 |
从miR-26a/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小半夏汤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作用机制 |
聂克 |
中药学院 |
26 |
基于“组分-燥性-效应”多源动态相关的岭南特色炮制蒸法对芳香类中药“降燥存效”科学内涵研究 |
孟江 |
中药学院 |
27 |
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药效活性物质与机制研究 |
曾元宁 |
中药学院 |
28 |
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早期污染示踪物的快速筛查研究 |
张磊 |
中药学院 |
29 |
苦参异戊烯基黄酮修复多重“肠-菌”屏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成分与机制研究。 |
陈磊 |
中药学院 |
30 |
构建蛋白质-代谢物相互作用网络研究灯盏生脉方血脑屏障损伤保护作用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 |
谢媛媛 |
中药学院 |
31 |
基于空间计量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和提升路径研究申报 |
薛永刚 |
商学院 |
32 |
酰基辅酶A硫酯酶ACOT2调控糖尿病心肌病脂质代谢的机制 |
沈娟 |
生科院 |
33 |
基于RAFT技术构建的纳米铱复合物用于肿瘤靶向双光子光动力治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王金全 |
生科院 |
34 |
海参皂苷Frondoside A与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协同抗膀胱癌作用机制 |
原丽红 |
生科院 |
35 |
石菖蒲挥发油促进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清除的自噬流相关机制研究 |
马宇昕 |
生科院 |
36 |
线粒体核蛋白不平衡串扰AMPK信号重塑蛋白质稳态的分子调控机理 |
贾伟章 |
生科院 |
37 |
ANP缺失通过盐敏性菌群诱导心血管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
郑凌云 |
生科院 |
38 |
EnvZ/OmpR双组分系统及EnvZ非依赖的OmpR调节粘质沙雷氏菌中灵菌红素PG合成的分子机理 |
陈伟 |
生科院 |
39 |
利用HBV表位肽标记肿瘤基因突变的研究 |
邵红伟 |
生科院 |
40 |
木犀草素载药纳米粒抗肝癌药物靶点及小分子SiRNA辅制剂的筛选 |
张咏莉 |
生科院 |
41 |
全域大数据下基于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的药物不良反应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
杨进 |
信工学院 |
42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代谢组学研究 |
杨永霞 |
信工学院 |
43 |
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可变剪接相关的基因突变互斥的分子机制研究 |
任重鲁 |
信工学院 |
44 |
云平台环境下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照护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
王娟 |
护理学院 |
45 |
混菌原位发酵合成细菌纤维素/黄原胶复合材料机制及调控研究 |
黄超 |
食品学院 |
46 |
溴结构域BET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
刘想 |
化工学院 |
47 |
生物可降解PLLA/Ag/Cu2+抗菌口罩内层基材的研制 |
刘威 |
化工学院 |
48 |
壳聚糖衍生物智能水凝胶的设计、合成及肿瘤靶向给药调控机制研究 |
祝宝福 |
化工学院 |
49 |
蛇床子素通过调节mTOR/FASN通路抗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
韩亮 |
健康学院 |
50 |
RAG2结构域在V(D)J重排规则建立中的演化 |
刘松 |
临床药学院 |
51 |
基于“共轭策略”廉价金属不对称催化:共轭二烯烃的对映选择性硼氢化反应研究 |
黄明 |
临床药学院 |
52 |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
陈智权 |
中研院 |
53 |
光声驱动的纳米“清道夫”体系构建及其在血栓多模成像及序级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李博 |
中研院 |
54 |
基于TFF3-Th17/IL-17轴介导肾脏炎症机制揭示“调肝启枢化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生物学内涵 |
杨祎琦 |
中研院 |
55 |
线粒体寡霉素敏感性相关蛋白对心脏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
龙勤强 |
中研院 |
56 |
基于SCFA-IM介导的“肝肠”对话探讨参芪降糖颗粒干预T2DM机制研究 |
王乐琪 |
中研院 |
57 |
基于能量代谢探讨丹参改善急性血瘀证机制研究 |
肖雪 |
中研院 |
58 |
毛鸡骨草TAD类成分改善糖脂代谢活性、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 |
袁旭江 |
新药中心 |
59 |
SIRT6去乙酰化NLRP3蛋白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曾诚 |
新药中心 |
60 |
基于新型烯基氧化锍叶立德的[3 n] (n = 2, 3, 4)环加成反应用于五-七元全碳环骨架构建的反应研究 |
张尚师 |
新药中心 |
61 |
致癌性蛋白磷酸酶的靶向降解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
韦敏 |
新药中心 |
62 |
基于SIRPα修饰的去甲斑蝥素干细胞外泌体肝靶向递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 |
王婴 |
中山校区实验中心 |
63 |
眼底病灶渗透型定位调控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评价 |
班俊峰 |
图书馆 |
64 |
枸杞多糖联合PD-1单抗防治肝癌复发和转移的共性关键免疫机制 |
邓向亮 |
中医学院 |
65 |
理气活血法介导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控子宫腺肌症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
姜心禅 |
中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