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要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要览 > 正文

王景鑫博士研究团队首次系统对稻鱼共作体系的鱼肉重金属污染的膳食风险进行了研究

编辑: 霍务贞    来源: 本网      发布日期:2020-05-14   浏览:

近日,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与卫生化学系王景鑫博士团队对稻鱼养殖系统鱼肉中重金属水平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膳食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相关研究成果在环境领域权威中科院一区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危险材料》,IF=7.65)发表。该研究评估了稻鱼养殖系统(RFFS)鱼肉中五种最具毒性的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探讨了鱼类种类和沉积物对RFFS鱼肉中金属含量的影响,采用蒙特卡洛模型评估了重金属作为累积致癌性和非致癌性风险的潜在健康风险,从而为中国以及其他稻作国家和地区的水稻旱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政策建议。该论文以广东药科大学王景鑫博士为第一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单奇副研究员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江西农业大学方汉孙副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益性农业科学研究专项基金委员会等部门的资助。

稻鱼共作是指稻作中同时引入渔业的生态共生系统,而鱼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的营养水平,其体内金属浓度可能比环境具有更高风险。因此,有必要阐明食用RFFS鱼的过程中重金属的暴露水平,特别是对于已经被重金属污染的稻田。

该研究调查了从中国南方7个省的6种RFFS鱼肉中,测定了5种重金属中铅、镉、汞、砷和铬的含量。研究发现稻田所饲养的草食性鱼类金属污染程度较轻。与传统养殖鱼类比较,稻鱼是一种更优质的鱼肉。研究者进一步借助主成分分析和皮尔逊分析方法,探明了鱼类和RFFS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浓度呈正相关,并且发现底栖鱼类的污染水平较高,说明重金属的积累是通过与沉积物的直接接触实现的。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利用风险评估和蒙特卡洛模拟显示,食用RFFS鱼肉的非致癌性和致癌性风险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对As的污染仍需注意,儿童的As污染风险略高于成人。

总体来看,稻鱼的重金属膳食风险相对较低,该系统仍然是一种成功的绿色农业模式。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19.121627